2023-09-12 11:33:26
小学古诗学习方法
一、知诗人
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人。如: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孟浩然是田园诗人,而岑参、高适是边塞诗人,等等。还要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阳(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这对于我们了解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有很大帮助。
二、解诗题
要学习古诗,必须弄懂诗题的意思。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首诗是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看到的美丽景色而写下的。《江雪》这首诗的题目告诉我们是作者描写江上雪景的。
三、明诗意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要理解诗意,必须抓住关键词句来读、来体会。例如:《江雪》这首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是: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影子,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踪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这里的“千山”、“万径”是极端之词,把山和路的多和广夸张出来了。“鸟飞绝”、“人踪灭”是由“千山”、“万径”推导出来的必然结论。“孤舟”和“独钓”也是由前面两句推导出来的必然结论。“寒”字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和渔翁的清苦生活。渔翁在这样广袤、寒冷的天地中独自一人在垂钓,是多么悲惨,这是何等令人同情!
四、悟诗情
学古诗不仅要了解诗的内容、意思,还要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江雪》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对理想、事业的追求;《登鹳雀楼》这首诗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雄心壮志;《游子吟》这首诗则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深深的思念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切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等等。
五、品诗句
学古诗时还要学会欣赏诗人精炼的语言艺术。在众多的诗人中,我最佩服的是贾岛。“推敲”两字就是从贾岛《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的。贾岛认为用“推”字不妥,后来经过斟酌,决定用“敲”字更为妥当些。因为从诗句的内容来看,“敲”字以声音衬托出山里的幽静与闲适;从诗句的声音和用词来看,“敲”字以声音衬托出山里的幽静与闲适;从用词来看,“敲”字富有动感,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六、诵诗句
学古诗还要反复诵读诗句。只有反复诵读诗句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音乐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例如:《春晓》这首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复诵读这四句诗,就能体会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无比赞美之情。《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复诵读这四句诗,就能体会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
总之,学习古诗要做到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句、诵诗句等六个方面要求。只要我们按照这六个步骤去学习古诗,就能领略古诗的无穷魅力!
段落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是自然段和意义段的统称。自然段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
自然段划分层次: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主要意思,这个主要意思是由几个相关的意思组成的,这些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概括段意:首先要仔细阅读这段话,理解这段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接着要确定这段话中有几个意思,并且将这几个意思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洁的概括。最后要检查概括是否准确完整,是否符合这段话的原意。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王安石以山水为题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地描绘了湖阴先生家的庭院和周围的环境。
“一水护田将绿绕”描绘了一条小河围绕着禾田,仿佛是在保护着它,将绿意盎然的禾田环绕。这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动态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河流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两山排闼送青来”则是描述了两座山峰像是在向湖阴先生家的庭院敞开大门,将满山的绿色送到他的眼前。这个画面同样生动活泼,充满了山水的灵性和亲近感。
通过这两句诗,王安石成功地表达了湖阴先生家的宁静、优美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想象和情趣,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