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新媒体

刘胜军|稳就业乃国之大者:十点建议

2023-05-13 11:43:02

如何判断白斑是不是白风图片

·全文共2333字,时长约6分钟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信心真的比黄金还重要。

2023年,经济修复是主旋律。但疫情三年不少企业“元气大伤”,修复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形势做了非常客观精准的评判:

•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在于,由于不少企业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元气,对招聘新员工会采取更为谨慎、保守的态度。因此,年轻人就业问题变得更具挑战性,青年失业率现在高达19.6%。对此,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稳就业,尤其是青年人就业,是当前的国之大者:

第一,一个毕业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青年人失业,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未来预期和消费信心。

第二,青年是一个国家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环顾世界,20~30岁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可塑性最佳的黄金时期。

青年乔布斯

第三,如果毕业生一踏上社会就面临失业,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心理阴影。

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

•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在符合发放条件的前提下,运用“直补快办”等模式,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

•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返还。

•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落实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支持,对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可按规定提前转正定级。

•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对按照工资效益联动机制确定的工资总额难以满足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的国有企业,2023年可给予一次性增人增资,核增部分据实计入工资总额并作为下一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基数。

•广泛动员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募集不少于100万个青年见习岗位,对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给予见习补贴。

•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优先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5月1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指出:

•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

•稳住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确保央企国企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低于去年。

笔者认为,做好“稳就业”,是2023年的一项关键任务,建议:

1、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企业而言,预期都是影响支出的最重要变量。把“提信心”和“稳预期”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信心真的比黄金还重要。

2、稳预期,主要是稳民企预期、消费者预期。民企贡献了80%以上城镇就业。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4%,这一数字在2022年下滑至32.8%。

3、在稳预期成为焦点问题的情况下,“改革”是稳就业的最有效路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336条改革,应该加紧推进。

4、要提振信心,需要出台一批“超预期政策红利”。符合预期的政策,往往波澜不惊,难以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此时,需要在力度上更加“超常规”、“超预期”。

5、要以更果断的姿态稳定房地产,持续加大松绑力度。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不仅上下游带动作用强,而且影响到千家万户的“财富效应”,毕竟60~70%的居民资产集中于房地产。2020年仅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三个行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带动就业就超过1.15亿人,对民生影响巨大(第1期“刘胜军微财经企业家会客厅”(免费):中国政经新格局下的房地产)。

6、建议全面免除三年疫情期间的“税费滞纳金”。这一期间的滞纳金,大多属于“不可抗力”导致,继续追缴缺乏合理性。

7、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在基建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山大的情况下,不宜继续加码“铁公机”,应该以4万亿的魄力大手笔补贴消费,这可以一箭多雕:1)提振消费信心;2)创造更多就业机会;3)补贴中低收入家庭。

8、要以更快的速度推出一系列提振民企信心的改革,在更多的行业破除“三重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要深入总结前几年新批19家民营银行的经验和教训,既要让民间资本进得去,也要管得好,更要进去后发展得好。

9、要快速、严厉处理炮制“民企退场论”等舆论风波的肇事者,这是提振信心的速效药。

10、“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以紧迫感,推动各项政策的高效落地,各级政府要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要通过奖励执行者、惩处“不作为、低级红、高级黑”来强化各级政府的执行力(新一届政府关键词:做有创造力的执行者)。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天俱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李沧新媒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