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 10:36:44
中国第一套法律形式的拼音字,由1913年的“语音统一大会”商定,1918年北洋政府宣布成立教育部。语音字母表由24个首字母和16个元音组成。
它的特点是用简单的笔画书写古老的汉字。音节有音、中、韵三种拼写方式,声调分别标注。音标明显优于传统的反切音标。
1918~1958年在中国汉语学汉字转拼音接口习拼音教学方案进行公布前推行了四十年,目前我国仍在台湾省学生使用。又名“国音字母”。1930年国民党地方政府改名为“注音或者符号”。截止1920年,注音符号系统共计40个字母,其中一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方言文化符号3个。
1920年,全国开始成立普通话工作室,推广拼音。汉语古典文本统一为白话文本,然后小学教科书中使用的语音字母就是语音字母。
最初有39个音标,排列顺序从\"ㄡӫ\".开始1920年,改变了顺序,增加了一个\"ㄜ\”,共40个。注音一开始是以音统会定的音为准,所以有\"(万)V、(吴)ng、(广)gn\"三个符号,后来以北京音为准,而\"(万)、(吴)、(广)\"仅用于注释方言,至今仍有37个符号(声母21个,韵母16个)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音标改为\"音标\",正式名称为\"普通话音标第一式\"。
人民中华民国的成立仪式很快成立了汉字改革协会,该协会做了三件事: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拼音。
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拼音方案,但只是中国的标准。直到1982年,汉语拼音方案才被认可为国际标准。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音标是我国40多年来通用的汉字音标,在统一汉字读音、推广普通话、普及拼音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缺点是没有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形式或音素拼写,所以字母的拼写仍然与实际发音不符。
在确定学习拼音教学方案时,也进行了研究争论,我国的拼音进行方案究竟是采取不同民族字母形式(注音符号)还是可以采用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最后的结论是,采用拉丁字母有利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