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17:27:55
邱建美 https://m.fh21.com.cn/doctor/1008837/
文/谢逸枫
当前,中国经济下半年下行压力巨大,出口滑落,投资与消费回落,拉动经济的动力,三大引擎器熄火,房地产回暖不能持续,形势不容乐观。因疫情、贸易与边缘冲击、三期叠加,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复苏的关键,就是投资见底回升,房地产、基建、制造逆转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制造6月投资已经下降,房地产投资连续3个月负增长,形势不断恶化。作为涉及57个相关产业的房地产业,对消费、投资两端贡献大,占到消费超过40%,占到投资超过25%,占到地方财政超过50%......对GDP、就业、税收、财政的贡献非常大。
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中,出口,贡献率已忽略。消费,刺激后,上半年下降0.7%,6月增长3.1%。投资,上半年增长6.1%,回落0.1%,6月增长0.95%。其中房地产,上半年下降5.4%,跌幅扩大1.4%,6月增长25%。制造,上半年增长10.4%,基建,上半年增长7.1%。
按照目前的出口、消费、投资对于GDP数据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低于市场预期的3%,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同比增长0.4%,回落幅度达到4.4%。环比看,一季度增长1.4%、二季度下降2.6%,直接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说明经济下行压力大。
其一是房地产业的地位,目前是没有产业能够代替的。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的主导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火车头、引擎器,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支柱产业,并且是无法代替的产业,对经济、税收、就业、财政的贡献都是最大的,这是不可忽略的。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锋产业,产业链上涉及57个相关产业,只要房地产业衰退,经济必定衰退。房地产投资负增长,GDP必下滑。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型城镇化、户籍城镇化的成功关键,就是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没有房地产,新型城镇化、户籍城镇化难成功。
其二是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过大家的预期。首先是房地产直接、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已经达到1亿个。其次是占到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超过65%。再次是贡献30%-40%以上的GDP,不是统计部门的百分之十几。因此,房地产行业的作用实在巨大。
按照央行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城镇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了96.86%,户均1.5套,拥有两套住房的家庭占比31%,拥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占比10.5%,拥有两套房子可以理解为是置换,那么三套以上的房产,就是投资用途的。不过,数据存在不客观性。
其三是对于国人来讲,房产就是命根子。
一个普通家庭,超过80%、90%的家庭财产、财富,就是房产,就是土地与房产。其中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超过80%以上的家庭,家庭资产就是房产。于国内的部分中小公司来讲,投资的房产市值,获得的收益,超过公司经营的年总收入好几倍。
其四是中国上市持有房产的投资市值非常庞大。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持有房产市值规模达到1.3340万亿元,3743A股公司中有1826家持有投资性房产,占比达到49.31%,仍旧处于较快增长中。假设一套房子价值100万计算,上市公司持有房产数量达到了133.4万套。
全景财经数据显示,2003年之前,上市公司投资性房产非常之少,此后逐步增加,到2017年时,A股上市公司持有房产市值达到9962亿元。到2018年市值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190万亿元。截止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市值为1.3340万亿元。
其五是不仅是中国,即使是美国,房地产业依然是第一大产业。
房地产占到美国GDP总量的12%-13%,而雄霸世界的美国金融保险业只占到GDP总量的8%。说明在美国,房地产行业远远超过金融保险业的影响,比股市、债市、基金市、黄金市、期货市的影响力还大。
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下行,疫情的特殊因素之外,房地产因调控的冲击影响巨大。房地产业的持续不景气,加上57个相关产业的急剧收缩,对国民经济基本面打击大,连消费都负增长了。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恢复生机的前提条件,就是房地产业的复苏。
其一是房地产不景气越来越严重,危在旦夕。
房地产市场预期、信心不断恶化,房地产陷入地方政策救市效果相反的现象。简单说就是救市效果差,房企爆雷、土地流拍、投资低迷、销售腰斩的持续性行情没有结束,连房地产刺激的地方政策一直是挤牙膏式的。
其二是房地产底部一直没有见底,应该讲不知道底部在哪里。
7月房地产销售回暖趋势未能持续,房企爆雷、土地流拍、投资低迷、销售腰斩、房价下降等问题没有解决。按照Wind数据显示,7月(截至7月27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7.49%。
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环比降幅分别为14.27%、36.24%、26.82%。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30.41%,其中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同比降幅分别为8.75%、46.86%、49.56%。7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环比均明显下降,6月份出现成交环比大幅上涨的势头未能持续。
其中一线城市环比小幅下降,上海、深圳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回暖,环比增长32.25%、23.10%,北京和广州则分别环比下降34.25%、50.38%。二线城市大多数城市表现较差,总体环比降幅最大,三线城市表现各异,分化明显。
按照中指数据显示,7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204元/平方米,环比止涨转跌,跌幅为0.01%,同比上涨0.52%,涨幅较6月收窄0.36%。7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601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9%,跌幅较6月扩大0.07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35%,涨幅较6月收窄0.52%。
7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止涨转跌,47个城市价格环比下跌,较6月增加6个。二手住宅方面,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共69个,较6月增加11个。7月,共39个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跌,较上月增加10个。其中一线城市仅深圳下降。
数据显示,1-7月,房企销售额排前100位的房企(以下简称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为418.9亿元,同比下降47.3%,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面积均值同比下降52.2%。千亿以上阵营仅1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1家,销售额均值1717.5亿元。
第二阵营(500亿-1000亿元)企业1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8家,销售额均值670.6亿元。第三阵营(300亿-500亿元)企业19家,较去年同期微增2家,销售额均值380.6亿元。第四阵营(100亿-300亿元)企业51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8家,销售额均值182.4亿元。
百强房企1-7月份累计销售操盘金额的同比降幅仍保持在49%的较高水平。7月份,百强房企中近八成企业单月业绩环比降低,其中17家企业环比降幅超过50%。中指院的数据显示,7月,大规模收购资产情况较少,主要并购案例均集中在单项目或物管公司层面。
包括中国金茂37亿元收购甬云房地产及甬焕房地产,鼎丰集团2.9亿元收购厦门鼎造商管公司,龙湖13亿港元收购与合景泰富合作启德项目公司,雅居乐3.7亿元收购祥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绍兴项目公司等,民营企业在收并购中表现较为亮眼。
房企融资状况有所好转,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中指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7月,房地产企业信用债与海外债发行规模同比仍保持下降趋势,但降幅有所收敛。其中信用债发行规模为466.24亿元,相较于去年7月的543.85亿元,同比下降14.27%。
7月内地房企海外债发行规模为6.75亿元,相较于去年7月的332.2亿元,同比下降97.97%。从融资成本来看,信用债与海外债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3.31%,同比下降0.65个百分点。海外债平均利率为4.30%,同比下降0.99%。
其三是房地产已经错过最好的救市时机。
地方政策调整的力度、范围、规模有限,房地产下降恶化超过市场预期,疫情的管制,楼市调控的金融、信贷、管制紧箍咒未适度放开,这是房地产政策调整效果差与房地产底部难寻的根本原因所在。
7月,各地仍然继续出台稳楼市政策,频次有所放缓。7月有83省市出台93条政策。6月85城出台136条政策,其中,南京、武汉、合肥等城市通过补缴社保或个税可购房。地方救市政策力度有望继续加码,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将全面取消“四限”、财税刺激、房票安置等政策措施。
2022年1月以来,中国已有超210个省市从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不断发力,政策出台频次超550次。从“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来看,应该会调整转向取消。
其中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限售、限价、限签、限企、限离、二手房指导价政策将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将有助于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而更多三四线城市的行政限制性政策会全面取消,刺激住房需求,促进楼市复苏。
其四是国家没有出台房地产一揽子刺激计划。
国家对于房地产救市的态度不明确,是房地产一直萎缩的根本。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表述,让市场信心难复苏,地方政策调整畏手畏脚的。国家只要不出全国性的房地产救市方案,靠地方政策调整,是无法让房地产复苏的。
笔者建议,国家出台房地产救市一揽子方案,刻不容缓,不要既要...还要的政策表述,直接出一揽子政策,振兴房地产业。地方政策救市预期、房企债务危机化解、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实际恢复情况,已经是史上六轮房地产周期最差的表现。
本轮房地产下行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三条红线制度政策、房地产集中贷款制政策、疫情冲击、管制销售端与需求端、价格端、融资端、土地端的限制政策、房地产政策挤牙膏方式的调整、五个因素的叠加直接让房地产一直颓废不振,建议国家出一揽子房地产救市方案。
其一是适当延长去杠杆周期,适当调整三道红线和贷款集中度考核要求。调整降低房企的高负债率设置政策,给房企充足的缓冲期与适应期,让险情房企走出困境。
其二是融资端适当放开,银行房地产信贷、非标(保险、信托、基金)融资、上市融资(IPO、发债)、其他融资渠道逐渐打开通道,下降房企融资贷款利率,为房企输血。
其三是降准、降息,增加市场流动性。部分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房贷首付首套20%、二套30%、三套40%,取消认房又认贷,商业与公积金个人房贷利率下降至最优惠,个人住房贷款期限延长至40年、50年。
其四是部分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取消一切管制楼市(限购、限贷、限价、限签、限售、限企、限离、二手房指导价、土地商品房限价、限配建、限自持、保证金)的需求端、销售端、价格端、土地供应端措施,促进楼市复苏,拉动房企销售回款。
其五是为险情房企筹建2万亿元化解债务风险、保交房的房地产基金,防止爆雷蔓延、逾期交房、烂尾楼、业主停贷,允许房企土地出让金、税费延期、分期缴纳。
其六是一二线城市,启动城市更新项目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专项债。
其七是三四线城市,调整土地供应、住房供应,加大购房税费免减、购房补贴,去库存。
其八是加强预售资金监管,预售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造,保交房。
其九是鼓励各地购房补贴、税费免减,特别是契税和印花税、二手房转让增值税、个人住房转让所得税。停止开征住宅房产税、房地产税。
缺钱是楼市主要特征,开发商贷不到钱,手里的房子卖不出钱,适度缓解开发商偏紧的流动性,刺激销售端、需求端购房,本轮楼市才能回稳走出困境。
长期看,按照户籍城镇化率、城市更新的角度看,未来20年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依然是非常大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有2.2亿人都是租房生活的,并且每年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还有大量的单身人口、老年人口、离婚人口、城市更新的改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