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05:05:02
近日,中国平安发布了上市险企首份半年报,稳健增长的业绩向市场传递出了积极信号。中国平安上半年的投资表现如何?拥有4.27万亿元的资金规模,中国平安未来的投资策略是什么?中国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国平安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比去年同期略高,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大力配置长久期固收产品,特别是利率债、权益资产分红收益,让公司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取得了确定性收益,总体业绩表现平稳。
“双哑铃型”配置结构
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有所承压。“中国平安过去10年平均的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均超过5.3%,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7%,远高于负债成本,主要是在资金配置采取‘双哑铃型’配置结构,使得上半年投资配置处于非常稳健的状态。”邓斌表示。
据邓斌介绍,所谓“双哑铃型”配置,是指资产一端为大量长久期的利率债,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等高质量的固收产品,这是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保证;资产另一端则是符合经济快速发展动能的风险资产,包括股票、不动产、私募基金等投资。在风险资产管理中又有一个“哑铃”,一部分是重仓一些高价值、分红型的投资;另一部分则是成长型的投资,由此构成稳健进取的配置投资。
“作为长期资金的保险资产,是要穿越长期的宏观经济周期,至少要穿越10年的‘朱格拉周期’。”邓斌认为,险资要有超越宏观经济周期战略配置的定力,同时还要有纪律的战术配置,而非盲目“追涨杀跌”。“当我们对环境周期有判断时,市场跌下来反而可能是加仓的机会。从长期看,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所以我们保持着长期的信心,将来也会回馈给市场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邓斌说。
充分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稳增长的艰巨任务,保险资金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据邓斌介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国平安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截至2021年底,支持实体经济的投融资达5.9万亿元。其中,险资投资规模达1.23万亿元,包括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等。充分发挥保险力量,为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与此同时,积极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平安银行新增投放企业贷款客户中占比超过七成。
同时,中国平安依托综合金融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绿色信贷作用,积极助力国家绿色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截至今年6月30日,绿色投融资规模约2500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达1617.35亿元;2022年上半年,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69.71亿元。
2021年4月,中国平安全方位升级绿色金融行动,量化制定绿色金融工作发展目标:到2025年,绿色投资与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达到2500亿元,并承诺2030年达到运营碳中和。目前,中国平安绿色金融目标已覆盖投融资、信贷、保险等各个领域,截至2022年6月末,责任投资总规模超过1.62万亿元。
至于未来将看好哪些投资标的,邓斌表示,中国平安有超过4万亿元险资、10万亿元以上的总资产,投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政策所推动的、支持和需要的,就是我们的重点配置方向。我们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投资者之一。”邓斌说。
不动产风险投资完全可控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平安上半年增配了优质的另类资产投资,尤其是具备稳定现金流的收租性资产。截至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228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达5.2%,其中物权占其中约50%,股权和债权则各占约25%。
就中国平安的险资投资不动产策略是否会有变化?邓斌表示,公司整体的不动产投资收益在5%以上,所配置的不动产主要包括商用办公楼、物流园区等,如果把基础设施归纳为广义不动产的话,还包括产业园、数据中心等板块,目前公司在不动产方面的投资风险完全可控。未来对优质的不动产投资仍然有加配计划。
邓斌表示,优质的持有型不动产物业是匹配长期负债的良好标的,具有稳定的租金收益、资产保值增值、抵抗通胀等特点,符合保险资金投资需求。从长期来看,中国平安未来的投资配置策略要符合国家政策的优质不动产项目。下半年,中国平安将继续努力,力争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