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12:45:25
耐高温吊装带 http://www.jslift.com/21648.html
在湖南,槟榔就像一种社交手段一样,亲戚朋友见面,随手递给对方一颗槟榔,就像递烟一样频繁,甚至为了逗孩子,还会喂给儿童。
这种“食品”,正在悄悄地伤害至少6000万中国人。
2003年,槟榔被WHO列为“一级致癌物”。
在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软性毒品”之后,槟榔在中国并没有被扼制住,反而被槟榔巨头们推着走,创造出了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
在生产车间中,这一团团棕黑的东西,早在2003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定为一级致癌物,与之并列的,还有砒霜。
一级致癌物的危害有多大?前些年毒害幼儿的“三聚氰胺奶粉”,才是三级致癌物。
我们常吃的油炸薯片,含有丙烯酰胺,为二级致癌物。
但致癌性最强的槟榔果,却从来没有被万人唾弃,反而成了社交必备品,不论男女老幼,人们像嚼口香糖那般轻松。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列出一个1类致癌物清单,有三种致癌物质明确与槟榔有关。
人民群众对槟榔深恶痛绝,但为什么槟榔销售越来越广?
近日,广东省回应了网友对禁售槟榔的建议,已转相关部门阅研。
同时,《法制日报》呼吁槟榔销售应该按烟草监管管理方式监管提示危害。
但槟榔的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毒品可以一禁了之,为什么“软性毒品”却无法断绝?
这就要提到槟榔在中国的产业了。
天眼查显示,在万宁,与槟榔相关且续存的企业有1500多家。目前来看,槟榔消费大省湖南的规模也在前列。
根据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目前中国槟榔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位于湖南省的湘潭、益阳、长沙三市,带动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
还远不止如此,槟榔的成瘾性带来了行业极高的复购率。
据澎湃新闻调查,全国现有1.5万家槟榔相关企业。
企业数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湖南、海南、福建,其中湖南省槟榔企业有7500多家,约占全国数量的一半;
海南省槟榔企业有5200余家,全国占比约34.68%。
虽然,槟榔销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但是近年来整体还是属于扩张趋势。
城市依靠槟榔产业发展经济,面临单一的经济模式,一旦槟榔被禁止,那么依靠槟榔产业生活的人必然会受到影响。
如何平衡槟榔和地方经济?这也是地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些年,槟榔在南方的销售广告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
歪曲和篡改了很多槟榔存在的健康问题。
甚至,还被包装成了一个绿色环保的健康食品。
网剧《怒情湘西》中,就有某品牌槟榔的广告植入。
某品牌的槟榔已经三年连续在湖南卫视春晚上冠名。
打着提神醒脑的标语,槟榔便可以登堂入室。
但要知道,槟榔并非保健饮品,反而是“一级致癌物”。
提神醒脑的背后,是高昂的健康代价。
在淘宝上,槟榔的销路不断。
但关于风险提示只有“长期咀嚼,有害口腔健康”。
并没有因此阻碍了其网络销售。
与之对比的是电子烟——
同样是经过科学证实有害身体,且电子烟并未被列入一级致癌物,但是对电子烟的监管异常严格。
不仅无法进行网络销售,而且根据新的电子烟管理法,10月之后的所有电子烟都必须是烟草味,不允许出现水果味。这大大降低了青少年购买电子烟的概率。
在湖南,槟榔的广告随处可见。
广告鲜艳、夺目,摆在最明显的区域,招揽着新一批对槟榔痴迷、上瘾的年轻人。
有一位博主专门在市面上买回来7斤,40包槟榔,测试槟榔中奖率。
他买回来的两种槟榔里,“再来一包”的比例甚至达到了70%—80%。
如果你吃第一包槟榔的时候觉得难受,多抽中几次“再来一包”之后,就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
为什么电子烟可以严厉禁止?槟榔却不行?
原因之一,就是——税收。
《湘潭日报》报道称,2017年湖南湘潭从事食用槟榔加工的规模企业30余家,年产量20余万吨,就业人员近30万人,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官网上曾提到,“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在内的完整食用槟榔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全产业链收入超过600亿元,年上缴税收约8亿元。”
一个槟榔产业,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税收和就业问题。
除去危害亿万人生命安全不说,槟榔真是个“金果”。
前些年,电视台出现过大量关于口腔癌患者的报道。关于病史,一问一个准,十个有九个是嚼槟榔爱好者。
据医学统计,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黏膜癌变。
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6.6个人会患癌。
这个概率,简直高得吓人。
仅在湘雅医学院下属的五家附属医院,短短十年间(2005-2016年),就累计收集了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8222例。
整个湖南省,这十年来,因槟榔致癌的人至少为几万例。
“口腔癌”患者更是痛不欲生。
据一位戒槟榔的知乎答主亲身体验:
“这玩意会上瘾,上瘾后堪比戒烟还难。
然而槟榔和香烟又是互相辅助的一样东西,导致很多吃槟榔都会抽一支烟,有句话说“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句话还是有根据的,确实很爽,懂得的人自然懂。
我13/4岁开始尝试槟榔,现在很多小孩五六岁就有嚼槟榔的。
这玩意,大部分第一次尝试的人都会有胸闷、呼吸困难、头晕、锁喉等等。各种状况堪比醉酒的表现。
出现的病症,最常见的就是面相变丑,腮帮子变大、嘴巴变小(樱桃小嘴)张不大。”
如果症状再严重,就会导致口腔癌。
一位43岁的患者因为口腔癌,大部分左脸已经被“割掉”了。
他在两年前接受了口腔癌手术,手术切掉了他的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
破损和萎缩的脸皮,陷成拳头大小的深坑。
永远合不上的嘴巴和裸露的牙齿,令他不敢照镜子。
术后,他左眼神经被压迫,如今已彻底失明。
随着眼睛的失明,他人生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罪魁祸首就是——槟榔。
9月10日,一条视频在网上疯传,年仅36岁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病情反复恶化,于当日辞世。
在他生前的最后一条视频中,他反复告诫大家一定要远离槟榔。
“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见面。
我的口腔癌,第三次复发了,肿瘤越来越大,已经烂了。
我每天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不那么疼,我想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一定要远离槟榔。.....”
据了解,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因为癌症复发而死亡,五年生存率仅为50%。
即使手术成功了,也会因面部外形的永久性损害及口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后面的生活质量。
要么活活疼死,要么活活饿死。
为什么是槟榔?
槟榔的纤维非常粗糙,在咀嚼的过程里,容易通过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
在此同时,槟榔中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槟榔碱会释出。
长期的槟榔碱刺激,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
这些全都是诱发口腔癌的因素。
毫无疑问,食用槟榔百害而无一利。
但就是无法阻止越来越多的人对槟榔上瘾,并且不断复购。
2013年,央视《新闻30分》对槟榔致癌做了全面的报道。
可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
直到越来越多的“口腔癌”患者出现,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堪重负,槟榔的黑暗产业才被揭开一角。
有人呼吁,槟榔自由。
但有没有想过,这种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槟榔像是奶头乐,看似甜美,其实是一个陷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槟榔成瘾,价钱几块到十几块一包的槟榔背后,是动辄20万的治疗费用。
嗜欲深者天机浅。
既然没法从根源上去杜绝槟榔的售卖和食用,那么除了靠自觉和口口相传,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能从立法上去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希望大家都能告诉身边的人,
千万别吃槟榔了,
真的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