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10:49:01
最后的救赎还是自己。
文|陈大力
我可能并不算穷养长大的女孩,但我肯定不是富养长大的女孩。
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我本科的时候,大学室友一个月接近四千的生活费,她其实从来都用不完,向爸妈反映以后可以少给一点,爸妈拒绝了,说“你自己留着呀,女孩子难免要烫个头发买点衣服的”——而我在旁边听得瞠目结舌。因为……我没有。
我爸妈,和绝大多数普通而且“正常”的爸妈一样,觉得给孩子钱“是没有必要太多的”。
——多了就会“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啦,之类的。
真的,我发现,大部分家庭对小孩儿是很难富养的,但不是说爸妈挣不到钱,完全是观念问题。很多家庭都是,到了要买房子的时候,爸妈突然拿出几十上百万来,把小孩儿都吓一跳——因为爸妈一直对钱抠抠搜搜,抠了几十年了,谁能想到家里的“金库”还有这样的数额。
但讲实话……我真的觉得,除去条件实在不允许的,大部分的穷养都非常、非常没有必要。
我朋友跟我讲过一件事,就是她高二升高三的时候,压力特别大,那个时候他们每周唯一休息时间是星期天下午。同学里最要好的几个邀请她去一起看《小时代》,虽然后来反应过来是烂片,但当时总归是想看的,就花掉30多去了电影院,又买了一份20多的爆米花。
过几天她开开心心打电话给爸妈讲这件事情,爸妈听完后想了想,对她说:哎哟,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呀,你这几个小时去公园散散步多好,锻炼身体还不花钱。
她一下子如鲠在喉,觉得非常、非常不舒服——那只是50块钱,可以换来一个下午、甚至之后好几天的快乐。
但她爸妈觉得,快乐花钱,快乐需要你paytheprice,你不可以。
“就是好像,你不配快乐一样。”朋友想了想,这样形容道。
可是……谁家里会没有50块钱呢?
还有一件事。朋友说,上大学后她有个平时消费看不出有钱没钱的室友,有时候买40多一份的水果,有时候买个洗发水又到处凑满减。但有一天她用了两个多月的ipad在图书馆被偷了,她打电话给她妈妈说这件事情,对方询问了一下是怎么被偷的,很快又语气平静地说:好吧,粗心鬼,妈妈月底给你补一个。
我朋友在旁边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如果是她不小心把好几千的ipad弄丢,她会被家里人骂很久、很久。
哪怕是遇到了“技术”非常高明的小偷,比如走在路上就被拿走了,真的怪不到自己头上来,就只是倒霉而已,她妈妈也会反过来骂她:那一定是你看起来精神涣散啦,小偷才会找你下手。
后来我和我朋友都懂得了,当你缺钱的时候,或者不管你有钱没钱,在你还没有跟钱和解的时候,你的快乐、你的挫折,一切的一切,都会死死地跟钱捆绑在一起,你无法跳过钱看待任何事情,你跳不过。
什么是穷养呢,我觉得小孩儿其实是敏感的,而从小到大,在一个家里,不管爸妈经济状况如何,只要他们把对钱非常斤斤计较、把钱看得高于一切的态度传达给了小孩儿,就叫穷养。
而穷养长大的女孩儿,无论真实家境如何,长大后都需要很努力地去克服“钱”这一道坎儿。
不是说必须腰缠万贯啦,而是,要达到对钱比较地不那么在乎,比较平和跟正常一点,不透露出自卑、不安、不配得感,就需要非常、非常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当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之前听说一桩八卦。一个小镇女孩儿高考考去沿海普通大学,后来机缘巧合下认识比自己年长几岁的男朋友。这个男朋友文化程度是高中,搞些倒来倒去的生意,比如球鞋、迪士尼玩偶,你们懂的,运气好的时候手上偶尔会有非常多钱。
会给她花一些,但也不是很多,会请她吃人均500的餐厅,给她买买施华洛世奇这种不入流的轻奢,生日的时候送送coach的包,是看起来丑丑的款,价格也不算很高。
单看这些男朋友也算对她蛮好,毕竟,多数普通大学生都在谈比较穷的恋爱。
但很快背后的蹊跷也被发现,他其实有一个即将要订婚的女友。异地多年,很快人家就要来上海了。
但女孩发现了过后,痛苦了一阵子,最后还是选择装作不知情。
她放不下这种其实连小富即安都算不上的生活。她缺钱太久了。
这并不奇怪,人小时候缺什么,长大了过后就会拼命去找一个东西弥补。这种缺憾、这种漏洞,是永存于心的,像是身体的隐疾,你不去注意它,但它在特定的触发机制下,会痛、会让你知道它的存在,无法忽略。
可是,不奇怪,并不等于正确。
不只是没钱,不只是穷养。我觉得人人都有自己的软肋,都有自己一路走来的恐惧跟缺憾,而这些东西,你去问一段亲密关系要,并不是非常好的方法。
本质上,你把别人当作一种救赎,但你其实很难遇到真的命中注定来疗愈你的“救赎”,你最容易遇到的是骗子,因为你太需要了,你就很容易被骗,不是你笨,是你的欲望指引你走去那里。
我写过,我以前对外貌非常自卑,后来就莫名其妙开始找好看的男朋友,因为说穿了,潜意识里,我觉得一个好看的人来“认可”我,是对我从来无法自信的外貌的一种“肯定”,或者一种对过往的“反击”。
我长大过后才看得出这种心态背后痛苦的紧绷。
当然不是后来就不爱好看的人啦,但后来的心态完全不同,是会欣赏、会看到他觉得愉悦,而不是让他们给我一些我所急切需要的自我证明。
没有人能拥有完美的童年、完美的家境、完美的个人条件,在接纳自己之前,我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直到你真正放下那些让你隐隐作痛的东西,感觉轻松跟自由。
你不需要变得出类拔萃、万里挑一,但你就是不知怎么地,得到了轻松跟自由。
那个时候,你放下了。
你不再因为从小被穷养而放不下一个有钱的另一半。你不再因为“证明自己的魅力”的焦虑而念念不忘一个万人迷的暧昧对象。你不再因为仰慕一个人的外向、开朗,而觉得人群中不起眼的自己必须跟他在一起。
你发现,人的救赎都只在自己。
图|《给朱丽叶的信》
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的喜欢